科研成果

获奖成果简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研成果 > 获奖成果简介
基于镁盐-有机酸复合体系的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浸取基础研究
发布时间:[2025-09-02] 作者:[] 来源:[新闻中心] 访问:[]

2024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奖


基于镁盐-有机酸复合体系的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浸取基础研究


主要完成人及所在单位:肖燕飞(江西理工大学),冯宗玉(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),杨幼明(江西理工大学),王莉(江西理工大学)


针对硫酸铵原地浸取过程存在的氨氮污染严重、稀土浸出率低、铝离子浸出多等问题,项目围绕离子型稀土矿浸取机理、稀土强化浸取机理和选择性浸出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,开展基于镁盐-有机酸复合体系的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浸取基础研究(图1),创新性地建立并验证了离子型稀土矿双电层浸取机理、离子相和胶态相稀土配位-还原强化浸取机理和抑铝浸出机制,原创开发了离子型稀土矿镁盐复合体系绿色高效浸取技术,构建了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浸取理论和技术体系,极大地丰富了离子型稀土矿提取冶金理论,为离子型稀土矿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。

科学发现点1从静电吸附作用出发,建立了基于Grahame模型的粘土矿物表面双电层模型,明晰并验证了不同溶液条件下粘土矿物电动电势变化和稀土/浸取剂阳离子吸附解吸行为之间的耦合关系,首次提出并验证了离子型稀土矿双电层浸取机理;结合南方土壤特性和硫酸镁的环境效应,筛选了硫酸镁作为浸取剂,明晰了浸取动力学,最终开发出离子型稀土矿硫酸镁无铵绿色浸取技术,可实现该矿的绿色环保开采。

科学发现点2基于离子相和胶态相稀土的赋存状态,研究有机酸对粘土矿物表面ζ电位和对溶液中稀土物种分布的影响,及Ce(OH)4和Fe(OH)3的酸溶热力学,提出了配位强化离子相浸取和还原强化胶态相浸取机理,为稀土强化浸取助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;创新性的将抗坏血酸引入到硫酸镁浸取过程,发明了离子型稀土矿镁盐-抗坏血酸配位-还原高效强化浸取技术,实现了离子相和胶态相稀土的共同高效提取。

科学发现点3基于溶液中铝和稀土的物种分布及其在粘土矿物上的吸附解吸机理,结合硫酸镁浸取体系下铝的浸取行为,揭示了中和抑铝浸出机制;创新性提出将乙酸缓冲体系引入到浸取过程,基于物种分布计算等明晰乙酸作用机理,开发了离子型稀土矿镁盐-乙酸控酸度抑铝协同浸取技术,实现了稀土高效浸取和铝的抑制浸出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
设为首页 |  加入收藏  |  网站地图   |  返回旧站

版权所有:江西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 地址:江西理工大学三江校区濂溪楼 邮编:341000

联系电话:0797-83121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