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因钨而生、因铜而兴、因稀土而为、因锂电而盛。围绕稀土、钨、铜、锂、钢铁等资源开发构建平台群,共组建10个国家级、部级平台,其中:
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: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
1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: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
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: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
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:稀有稀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
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:“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”教育部重点实验室
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: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
1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: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(“稀土产品检测与溯源”)
1个国家产品质量检测检测中心: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
1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: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
在江西省新一轮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中,组建13项,全省第2。其中:
自然资源、生态环境领域省重点实验室有4个
电子信息、农林领域省重点实验室有1个
材料、医疗医药领域省重点实验室有3个
装备制造、能源领域省重点实验室有5个
省级平台学校还组建有3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、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3个工程研究中心、4个产教融合平台、1个教育厅国家级培育平台、1个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等。
除上述平台外,学校积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,与地方共建9个产业研究平台。
江西理工大学科研机构(理工类)分类如下:
序号 |
机构名称 |
类别 |
1 |
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|
国家级、部级研究平台 |
2 |
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 |
3 |
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
4 |
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
5 |
稀有稀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|
6 |
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|
7 |
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|
8 |
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|
9 |
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(稀土产品检测与溯源) |
10 |
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|
11 |
战略金属矿产资源低碳加工与利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|
省级研究平台 |
12 |
矿冶环境污染防控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|
13 |
河流源头水生态保护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|
14 |
稀有金属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|
15 |
多维智能感知与控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|
16 |
功能晶态材料化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|
17 |
金属磁性材料及器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|
18 |
高性能钢铁合金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|
19 |
动力储能电池及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|
20 |
战略有色金属绿色低碳冶金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|
21 |
磁浮轨道交通装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|
22 |
颗粒技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|
23 |
植入医疗器械增材制造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|
24 |
江西省有色金属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
25 |
江西省矿冶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
26 |
稀有金属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|
27 |
江西省教育厅低维量子材料与传感器件重点实验室 |
28 |
江西省高功率动力锂电池工程研究中心 |
29 |
江西省微电网关键装备工程技术中心 |
30 |
江西省含锂资源绿色低碳开发工程研究中心 |
31 |
中国稀金(赣州)新材料研究院 |
地方产业研究平台 |
32 |
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 |
33 |
宜春江理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 |
34 |
抚州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|
35 |
赣州5G产业发展研究院 |
36 |
克州江理矿产资源及氢能开发与利用研究院 |
37 |
赣州钨产业技术研究院 |
38 |
遂川江理硅基(新材料)产业技术研究中心 |
39 |
有色金属及先进材料产业研究院 |
40 |
永磁磁浮技术与轨道交通研究院 |
校属研究平台 |
41 |
国际创新研究院 |
42 |
中乌新材料(江西)研究院 |
43 |
分析测试中心 |
44 |
数据与先进算力中心 |
45 |
钨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院 |
46 |
锂动力电池及材料研究院 |